随着居家养老保障网络的建设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每天能走出家门,获得更多的交流和陪伴。
面对着长者们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近日,延吉新村街道首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延老吉”正式对外开放。
在这里,长者们不仅可以吃到送上门的新鲜现制可口饭菜,享受美好“食光”;还能获得免费的健康体质监测,并通过一网通远程帮办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也可以和老伙伴们一起“嘎山湖”、做游戏,享受多彩生活。
//
迷你空间的养老“微服务”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延老吉”,再合适不过了。10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控江路645弄21号的“延老吉”,发现这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仅占地约60平方米,但格局分明,集健康服务、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3大功能为一体,分设健康监测区、助餐区、日托区和政务服务区。
当时,居民李阿姨正跟随国民体质监测一体机的语音提示,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反应、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纵跳、俯卧撑等健康检测。附近的居民陈阿姨也特地前来体验,完善的设施、贴心的服务,让她连连称赞。室内还设有血压自动测量机、血氧检测机等设备,日常的老年人血压、脉搏、心率和心电监测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正值中午午餐时间,延乐睦邻小厨的送餐员准时将长者们预订的午餐送了过来,菜品有红烧大排、黄芽菜炒肉片等,香气扑鼻。不少“老伙伴”们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边吃边聊。“我们一共有4个送餐员,每周一到周六中午都要送160多份盒饭到老人家里,13元两荤两素,17元三荤两素,都是搭配好的,让老人们吃得新鲜、吃得放心。”送餐员说。
作为社区嵌入式养老载体的新尝试,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以“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汇聚政府、社区和志愿者力量,在原有“健康驿站”的基础上进行了养老服务设施改造和功能升级,让迷你的小空间载体涵盖了健康体质监测、家庭医生咨询、微型健康讲座、一网通办、退役军人服务、养老顾问、助餐、日托、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10项“微服务”。
打造长者们的精神家园
除了便捷的社区养老设施及服务,最重要的是,这个微型的养老服务站,为社区长者们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精神家园。“有养老顾问能解答问题,很贴心。而且我们也有地方唠嗑了。”李阿姨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太无聊,到这里来坐坐、聊聊天,也就2、3分钟的步行时间。
在“延老吉”内吃午饭的时候,老人们与养老顾问张晓鸿闲聊有关老年人外出就医需要就诊陪护的话题,张晓鸿也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切实的建议。张晓鸿告诉记者,“这里常驻两个养老顾问和一个社区志愿者,老年人会跟我们咨询一些健康服务、医保本子更换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想找人聊聊天,特别是很多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他们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延吉新村街道共有6家养老院,1家长者照护之家,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睦邻小厨,6家敬老助餐点,3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而这个新开设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延老吉”,不仅是“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延伸,也满足了当代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之余的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需求。
延吉新村街道是一个以老式公房为主的成熟型社区,老年人口占比47%以上,8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5820人,独居老人2829人,纯老家庭人数8606人,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深度老龄社区。在不久的将来,延吉新村街道还将再打造两家“延老吉”,建立起“微健康”“微日托”“微助餐”的助老网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文字:沈莹 曹馨尹(实习记者)
图片:沈莹
视频:梅恺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开放啦!有服务,还有人聊天发布于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