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玉琪
北京市民政局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北京99%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9073”(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作为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各地破解社区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路径,也是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重点。
在6月6日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乐龄社区养老创始人王艳蕊表示,打通社区养老服务微循环的难点在于建立综合的立体服务。“只靠某家机构很难完全打通,它不是简单的清单制,需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政府有相关的支持体系,同时要有多元信息的整合,以及‘最后一公里’到老人床边的持续服务。”
集中度低、仍在起步
所谓的社区小型服务机构,指的是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并辐射周边社区,提供短期入住、上门照料等专业服务的社区养老机构。
王艳蕊介绍,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1.0阶段”是要搭建社区互助平台与社区助老圈,让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2.0阶段”是建立类似时间银行这样的奖励机制;“3.0阶段”是发展包括老年餐桌等服务在内的日间照料,需要志愿者、社工与护理员共同介入;“4.0阶段”要打造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养老驿站,集短期托管、日间照料、社区互助、精神慰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5.0阶段”重点发展由机构托老、社区托老、居家助老、信息管理、专业支撑和技能实训构成,贯通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实现统一管理、质检、培训的街道级养老照料中心。
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推动了养老驿站的大规模建设。此后,《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工作的意见》《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相继制定。截至今年3月,全市已累计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超1400家。
根据王艳蕊的观察,像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很多社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25%,甚至接近30%,其中有10%左右是需要照护的高龄失能老人。以这样的人口规模测算,全国需要200万家社区小型服务机构才能覆盖照护需求。“但全国连锁化、运作成熟的服务机构刚刚起步,行业集中度极低。”
谁来付费?
付费意愿低,是目前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老人过于节俭,另一方面,老人觉得这是子女应该做的事,不理解为什么要雇保姆、雇人陪自己去医院。“在中国,家庭服务是不作为一种真正的经济形态而被考虑的。”
在付费意愿不高的现实背景下,王艳蕊强调,在市场调查、服务、引导中找到老人愿意付费的真实需求至关重要。“需求不等于需要,需求也不等于付费意愿。”
她指出,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付费主体既有老人、家属,也有政府、捐赠,因此需要摸清不同老人的具体付费意愿。“比如,有的老人退休金虽然高,但孩子收入不太稳定,他的付费意愿就很弱,因为要给孩子攒钱。”
2011年,王艳蕊前往日本参观学习。当时的东京有超过3万家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短期托管、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社区互助、医养结合等服务。这样成熟的服务模式离不开日本的长护险体系,它覆盖了90%的日间照料费用,但在中国大部分费用还需要家属和老人自己承担,长护险的推广还处于试点阶段。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基于现实情况,王艳蕊指出,目前养老服务机构要想完全市场化还比较困难,因此政府的支持、政策的稳定性对于推动养老行业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各地优先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引导运营能力强的机构参与养老托育设施建设和运营。
王艳蕊指出,这种公建民营的养老院模式由政府兴建或改建场地,社会资本方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政府还提供各类补贴,减轻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经营负担。比如,北京市在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数量、服务项目情况、运营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包括基础补贴、星级补贴、托养补贴在内的各类补贴。
此外,无论是老人在家还是在机构,都需要通过社区协调起来,因此,社区支持也很重要,能够帮助降低机构融入社区的成本。“居家、社区、机构三大养老服务体系不是割裂的。社区是资源连接的服务平台,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性平台。”
王艳蕊举例,要在社区深入开展增加对认知症的普及工作,可以把居委会、物业、银行、小超市甚至保安都纳入在内,让在社区活跃的各个群体都理解什么是认知症、有哪些需要特殊关注的地方。
在实践过程中,王艳蕊还积累了一些可行经验,比如小型站点可以挨着社区卫生中心设立,不仅可以方便老年人的就医需求,也能降低机构成本,不需要单独雇佣全职医生。
当养老机构以综合体、标准化的模式嵌入社区后,政府购买服务、商业合作项目也可以融入其中,能够实现商业良性循环,比如北京一些驿站已经开始试水适老化辅具租赁与销售。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列举了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个服务项目,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与内容。
王艳蕊建议,服务组织作为养老服务的落地机构,可以根据这一服务清单,更为精准地对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慈善组织进行服务分工,充分发挥不同组织的长处。
“既要用普惠价格持续开展面向社区老人的服务,让普通老人买得起,又要让从业者有稳定体面的生活。”王艳蕊总结,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把公益、商业和政府都整合在一起,在各方博弈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编辑:戚梦颖 校对:颜京宁)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有子女还要雇人照料?专家: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需改变观念发布于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