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较为突出的城区之一,近年来,黄浦区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结合区域实际,持续打造集“床边、桌边、身边、周边、手边”为一体的“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以实现“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的目标,切实提高辖区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归属感。
“床边”:在家享受养老院专业服务
黄浦区坚持把发展“家庭照护床位”作为解决老年人“床边”问题的着力点,通过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将机构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使有照护需要的老年人“就地、就亲、就熟、就便”颐养天年,在家享受养老院专业服务,在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基于“三个一点”模式(即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老人承担一点),保障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可持续享受服务;另一方面,注重强化专业服务供给,鼓励优秀的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家床服务,以市场氛围激活家床服务新发展。今年新增签约856户,历年累计签约1489户,服务户数及稳定性均处全市前列。
“桌边”:到“老字号”享受长者“食惠”,“桌边”一顿饭,添“质”又添“色”
吃饭问题是老年人特别关心的问题之一。黄浦区一方面致力于区级配餐中心能级提升和社区食堂优化布局。对原有光明村配餐中心进行中央厨房改造升级,实现了全区十个街道的老年餐集中统一配送,不断丰富膳食品种。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新建、改建一批社区食堂,升级改造一批社区助餐点,并支持养老机构内部食堂依标准向社区开放,打造“没有围墙”的老年餐厅,以满足更多刚需老人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需求。另一方面,面对客观存在着区域面积小、可用空间较少的现实矛盾。黄浦区积极探索符合黄浦区区情区况的新路,创新开展“老字号”长者助餐服务,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挥“老字号”餐饮品牌集聚的区域优势,联合老字号餐饮企业成立“老字号助餐联盟”,通过企业直接让利的方式,给予黄浦老人专属“食惠”。同时,在慈善力量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以“专属区域、专属配餐、专属优惠”的方式,集中打造了一批“老字号长者餐厅”。
9月1日,全区34家“老字号长者餐厅”正式实现全区通享服务,年满65岁以上的黄浦老人凭各街道发放的带有“黄浦五边十色”标识的助老服务卡可通享全区“老字号长者餐厅”的食惠福利。目前,全区十个街道的助老服务卡申领近7万张。重阳节当天,黄浦区老字号再发力,为全区老人送上重阳特别福利。
“身边”:适老化“小改造”,承载老年人“大幸福”
生活在社区的老人更需要融入社区,为此,这些年黄浦区探索扩大适老化改造覆盖面,深化以居家、楼道、小区、街区为一体的整体性适老化改造模式。如“扶手”“防滑地面”“卫浴”“应急装置”“室内灯光”等居家“五件套”;“楼道照明”“安全扶手”“歇脚凳”“无障碍坡道”“电梯或爬楼机”等楼道“五件套”等,丰富适老化应用场景,通过适老化“小改造”,承载老年人“大幸福”。
目前,黄浦区首个整体性适老化改造小区——外滩街道山北小区完成适老化“重塑”。山北小区的老年居民表示,“走进‘公园式’小区,搭乘电梯‘一键回家’,居家设备也是老人‘专用’,幸福感满满!”这份为老服务“礼包”,获得纷纷点赞!
“周边”:已建成10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实现服务均衡便捷
近年来,黄浦区全力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重点完善“综合体+小单元”的养老设施科学布局、精准布点,推动“一站式+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服务可及。
今年,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市委民心工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黄浦区充分挖掘资源,实现“微日托”“微助餐”等功能。目前全区今年已建成10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各街道至少建成1家。这些站点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又在家门口,十分便捷,深受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
“手边”:触手可及,“数治”赋能
“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正在变为现实,如今,“互联网+养老服务”正在黄浦社区“落地生根”。在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或老人活动室,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最为基本的网上诊疗、线上开药、药品配送等高频事项。
老人们也可以在家里通过手机终端“为老服务一键通”应用场景,通过小程序使用“一键咨询”“一键助餐”“一键家床”“一键呼叫”等服务,使信息技术融入老年人生活,为老人带来便利。
此外,集“为老服务呼叫中心、资源调度中心、应用场景体验中心”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数字化应用服务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明年亮相,将有效提升区域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黄浦区将围绕织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做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深化完善具有黄浦特色的“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全体老年人就近便捷地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并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养老服务多元化、高品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