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化人口已达2.64亿。另外,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那么,在家怎么养老?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当务之急。
勿庸置疑,家庭是法定养老主体和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保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没有住养老机构,或者住不起养老机构。可见,全面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使之成为公共养老的有力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不少老人生活在老旧小区里,适老性差、出行难、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另据统计,我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已逾3300万,这个群体正面临着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的双重困境,生存状态令人堪忧。可见,推进和保障居家养老服务,顺应了社会和公众的普遍期待。特别是,对居家养老进行适老化改造,成了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程。
所谓居家养老服务,就是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2020年9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推动各地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护条件,增强居家生活设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可见,为适老化改造赋能,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加大公益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完善社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医疗服务,落实老年人相关补贴制度,着重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另一方面,发展和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尽可能实现政府购买社工上门服务,扩大政府性服务的覆盖面,并与无偿服务的志愿者实行良性互动,为老人提供服务,让更多空巢和独居老人得到及时照应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