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被列为今年全市20项民心工程的首位。在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中,市民政局积极为养老综合体搭建“建、管、用”资源对接平台,加速推进建设进度。日前,市民政局养老处相关负责人就20项民心工程养老项目中“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家庭护理员培训”工作进行解答。

1提问

我市已连续15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市民心工程。今年的民心工程项目有什么特点,完成进度如何呢?

市民政局养老处: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300.27万,占总人口的21.66%,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今年,养老问题列入民心工程的首位,涉及养老工作为三个数字“一个100、两个1000”,即新建包含嵌入式机构在内的街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开设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

三个数字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出发,是居家养老的整体解决方案。100个综合体解决的是平台问题,就是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居家养老的思路,建设具备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75家,在建38家。

1000张家床解决的是服务问题,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搬到老年人家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化护理、智能化监测等养老服务。我们在滨海、河西、河东、南开、和平和静海6个区开展试点,目前已开设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

1000人照护培训解决的是护理员问题(失能家庭成员的照护能力成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堵点”),就是通过“寸草心”“手足情”公益创投项目,组织10家社会组织,为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开展护理培训。目前已培训完成1102人。

2提问

今年要开设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搬到老年人家中。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您给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家庭养老床位有什么特点?都能提供哪些服务?

市民政局养老处:家庭养老床位是在河西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中出现的符合基层实际的创新举措。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两个数字:一是供方角度,家庭养老床位省去了大量建设和租金成本;二是需方角度,家庭养老床位的收费比养老机构床位低,这对于失能老人的家庭而言,有效降低养老负担。

我市的家庭养老床位有“五化”特点:一是一体化管理,即家庭养老床位和养老机构床位统一管理。统一评估、统一协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人员调度、统一服务流程、统一纳入市区平台。二是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对老年人家庭中进行必要的改造(河西区的改造清单有21项,包括号扶手、防滑处理,配置护理床、防压疮垫等)。三是智能化监测,依托应急呼叫、智能监测、智能感知、监控设备等,让管理人员能够在养老机构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同时,我们也在摸索家庭床位服务清单,比如,河西区拟定了11项智能化监测清单,包括一键呼叫器、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门磁、尿不湿感应装置、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人体感应灯等)。四是专业化服务,家庭养老床位与养老机构床位提供同等服务内容,比如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代购、健康档案等。五是规范化流程,我们即将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标准,对服务的全过程(申请、访问、签约、登记、服务、跟踪)进行规范管理。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满足多层次 居家养老需求发布于2022/12/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