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总第878期),原题为《杭州:街区养老新模式》。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不同于传统的有围墙的养老院,街区式养老可以看作一个采用居民互助、社会资源整合等方式打造的无围墙养老院。


杭州和睦社区乐养中心内老年居民们在聊天、下棋(白杨/摄)

在杭州市拱墅区登云路上的和睦社区入口,一个高过人顶的“和”字吸引着路人目光。江南水乡风格的白墙,配上咖色人字顶勾边,素雅温馨。走进街区,一条名叫“睦邻街”的小路连着民居和庭院。“睦邻街”和另外两条街构成“丰”字形,串起阳光餐厅、阳光客厅、乐养中心、康养中心等服务场所,满足了社区老年人聊天、阅读、下棋、吃饭、医疗等多种需求。

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是杭州首个街区式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应玉兰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辖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辖和睦、华丰、化纤、李家桥4个社区,常住居民2.1万人,户籍人口1.4万余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4500人,约占户籍人数的33%,其中1/4是7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

从昔日“三老”(老旧小区、老龄化程度高、老国企退休职工聚集)社区,到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睦社区是如何靠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社区适老新路?《瞭望东方周刊》进行了现场探访。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走进颐乐和睦街区里500平方米的阳光客厅,看到这里设有棋友桌、阅读角、“阳光小伢儿”驿站、多媒体教室等,不少老年人在这里聊天、读报。

和睦社区党委书记周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和睦社区是典型“三老”社区,社区所辖的和睦新村建成于1981年,居民多是国企大厂职工,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已经超过38%,且绝大部分老年居民选择居家养老。

和睦街道早在2014年就开始谋划布局建立有特色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在改造初期,居委会调查了社区每位老人的文化程度、退休前的工作、现在的具体需求等,并据此整合资源,开拓服务场景。

从阳光客厅出来,沿着便民服务一条街一路走,可以看到公益轮值空间、便民缝补店、爱心理发店等生活服务场所。公益轮值空间由社会组织和共建单位进行轮值,提供法律咨询、公益相亲、金融宣传等志愿服务。

应玉兰介绍,这是街道收回全部沿街店铺,并将所有自行车库进行易地扩建,从而腾挪出的空间。“开放式的环境便于沟通交流、消除隔阂,所有服务场所都位于一楼,方便老年人进出。如今这里几乎涵盖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所需的所有日常服务项目,也成为老年人的一个精神家园。”

周呈说:“不同于传统的有围墙的养老院,街区式养老可以看作一个采用居民互助、社会资源整合等方式打造的无围墙养老院。”

除了老有所养,社区还想方设法满足老有所乐的追求。走进乐养中心的社区老年人书法班,《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许多老年人正在认真听课,八十高龄的讲师臧复和也是社区居民。从2019年3月养老街区开办社区老年大学之初,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科班出身的他就成为了书法班的授课老师。

这种以兴趣为导向,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兴趣班是和睦街道养老服务的成果之一。如今,每周课表安排得满满当当,包括书画、英语、视频剪辑……提供的课程均为公益性质。

考虑到一部分下岗人员以及退休时间不长的“年轻”老人有再就业需求,街道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设置了一个新岗位——“助老员”,他们低偿为社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买菜、做饭、陪聊、家政等上门服务。社区还设立了楼道居家养老安居“守护员”,按老年居民年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状况开展分类探询服务。

和睦社区适老化改造受到居民欢迎,一批中老年居民也主动担当志愿者,他们组成的“帮帮派”在项目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经常引发矛盾,而在和睦社区,有了志愿者与广大居民沟通,至今已经顺利安装了15部电梯。“来当志愿者的多是邻居关系比较广、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居民,他们自己享受到加装电梯的好处,在推荐时就更有力度。”周呈说。

“对照完整社区的目标,前些年老旧小区改造的硬件环境只是搭了骨架,真正要让居家养老变得丰富完善,还需要更多有温度的服务落地。”应玉兰说,“比如助餐、陪诊等服务我们还在不断打造服务菜单。”


2022年9月30日,老人们在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河桥村文化礼堂观看“柳溪暖阳”党员助老志愿服务队编排的节目(徐昱/摄)

破解“洗澡难”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城乡老龄人口中,穿衣、吃饭、如厕、洗澡、上下床、室内活动等6项日常自理活动中,洗澡最为困难。

老年人洗澡面临三大痛点:年老体弱、伤残病痛等原因,自身“洗不动”;房屋结构、生活空间受限,家里“洗不了”;助浴场所、人手设施等不足,外面“洗不好”。如何让老人放心洗澡,过上更有尊严的养老生活,和睦社区早在2019年就率先引入了助浴服务。经过三年探索,现在的助浴服务形成了站点助浴、上门助浴、流动助浴三种模式。

走进养老服务综合街区中的助浴服务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整洁的防滑地面、干净的浴缸和坐式淋浴器等助浴器具有序摆放,光线柔和,温度事宜,让人身心放松。

杭州久久助老科技公司助浴师虞利亚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能够使用坐式淋浴器的老人可以选择自己洗,半失能的老人需要两名助浴师配合在浴缸里洗。洗浴前,先测量老人体温、血压、血氧等健康指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为浴缸消毒、套上一次性浴缸套;全程控制水温保障安全舒适;洗浴时用消毒浴巾盖住老人的身体保温;一次洗浴最少换水三次。一次助浴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在洗澡过程中,助浴师也要随时观察老人的身体状态,调整洗澡时间和力度。”

对于完全失能老人,虞利亚和她的同事就要提供上门服务。“我们提前和家人沟通好空调取暖器、热水器是否可用,我们会带一个1.5米的充气床垫和4块浴巾,一般换4次水才能完成一次洗浴。”虞利亚说。

2021年,和睦街道与服务商合作引进浙江省首辆定制版“流动助浴车”,不但服务辖区,还面向杭州主城区老人开展一站闭环式助浴服务。

爬楼机下楼,无障碍自动升降平台送上车,躺在休息区的多功能躺椅上评估后,进入恒温浴缸,享受气泡治疗和水力按摩……不出小区,华丰社区居民、91岁的陆奶奶就享受了一把“家庭式温泉疗养”。“太舒服了!如同回到了小时候,像婴儿一般洗了澡!”她咧嘴笑着说道。


杭州和睦街道的陆奶奶接受助浴车服务后与工作人员合影(吕小惠/摄)

一站闭环式服务不仅包括接单、评估、助浴、回访等在内的整套服务流程,还能为老人免费提供测量血压、理发修甲、心理慰藉等服务。

虞利亚工作这些年深有感触,洗澡对老年人心理慰藉的作用非常大。

“有的老人长时间不洗澡,怕身上有味道不敢靠近子女,久而久之老人和子女之间变得陌生疏远。第一次来洗澡的老人会有抵触心理,怕尴尬,但我们通常会和其聊天,服务的时候展开笑颜,像照顾自己父母一样,边洗边开导他们,每次洗完老人都是笑着出去的。身上干净、心中愉快,和子女的关系也能更亲近。”虞利亚说。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

“杭州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通过奖励和补贴鼓励更多年轻人才加入相关行业等等。在杭州,助浴服务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公建民营体系。政府通过政策保障来兜底,邀请第三方共同参与,市场反应很快,养老服务的需求总在迭代,我们也会持续跟进。”应玉兰说。

微型康复医院

老年人对康养、康复需求旺盛,有些社区仅有门诊,可以看病配药却不能住院,没有照护服务,满足不了长期卧床或失智、短期保健或康复的需求。

为弥补短板,和睦社区建成了浙江省内首家社区级康复中心。“护理康复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和服务,光靠社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我们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周呈说,中心入驻了一支包括2名康复医师、3名康复治疗师以及若干护工组成的高质量医疗团队,提供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化的服务内容。中心分为现代康复、传统康复、日间照料三大功能区块,旨在将医疗康复与社区养老结合,打造“医养护康四位一体”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康复服务。

应玉兰介绍,和睦社区打造的“医疗康复+社区养老”模式的社区级养老服务体系,此模式已经延伸到整个和睦街道。

在距离和睦社区1.2公里处的化纤公寓门口,橘色外墙二层小楼是化纤社区月伴湾护理中心。这里有21张康复护理床位,常年配备1名中医师、1名中西医结合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4名责任护士,每个房间均配备专业护工1名。4名失能、失智老年居民已经长期入住。

在一楼康复大厅,今年89岁的杜大爷定期来做康复。“最近有点小中风,腿有点麻痹,这里医生给我开了促进微循环的药,然后定期来做康复,就在家门口,很方便。”杜大爷说。

月伴湾护理中心经理胡裕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化纤社区的老人喜欢生活在熟人环境里,但生病或者年老失能后的生活照护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子女工作忙无法好好照顾,而且有些病人需要的服务十分个性化,居家不具备条件。护理中心能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就享受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近些年,随着养老服务带来的“增值”,和睦街道吸引了不少新杭州人来买房安家。“新居民带来新需求,”应玉兰说,“完整社区的打造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加料,慢慢做到完整。”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杭州:街区养老新模式发布于2023/04/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