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北京报道
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10月20日,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指出,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这个国家和地区就被视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徐毓才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三个特点:第一,基数大;第二,增长快;第三,未富先老。我国总人口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生育高峰,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而我国社会富裕程度还不够。相比城市老年人养老,交通不便、基本保障体系不健全、中青年人口大量流出、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限制等因素导致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比较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人口老龄化也催生出银发经济。据艾媒咨询今年6月发布的《2022—2023年全球养老产业发展及中国市场趋势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2.3%。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万亿元。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老龄化成趋势
据今年9月27日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202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这标志着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总人口2188.6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0.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1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4%。
从各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来看,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位列前三,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27.0%、26.9%、25.1%。
目前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47岁,比2012年提高1.12岁。十年间,百岁老人数从544人增至1417人。十年来,北京制定出台涉老惠老政策100余项,形成了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基础,以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等为主要支撑,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老龄政策体系。
据了解,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我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
2021年,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在各方面均有较大发展。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截至2021年底,新建成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13家,累计建设运营养老照料中心276家;已建成运营养老服务驿站1112个;全市累计发展养老助餐点1015个。
在机构养老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79家,其中2021年新增养老机构17家,新增床位3000张。全市养老机构共入住4.76万人。
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开展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试点。北京已在怀柔、密云、延庆3个区展开试点,累计建成300个互助养老服务点,提前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个建设任务。
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北京市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62所,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有1.1万余人。2021年,全市为8700余名养老护理员发放岗位奖励津贴达2236万余元。
北京人口老龄化现状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缩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数据显示,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根据联合国统计,202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9.3%,其中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分别为18.4%、10.8%。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老龄化率居全球前三,我国老龄化率排名为第63名。
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徐毓才指出,有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流出导致的。按普查结果来看,人口流向比较多的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9073”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因为传统观念,我国老年人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居家养老。
产业潜力巨大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口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养老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同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老龄事业整体目标是,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在国家卫健委今年9月20日举行的以老龄化工作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人员达1.45亿。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医养签约近7.9万对。
在老年教育方面,在基层设立超过4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在老年人优待和权益保障方面,2012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9.8万余件。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近些年来,养老产业市场投融资活跃。据艾媒咨询前述报告,2014年至2022年一季度中国养老市场投融资金额总计48.5亿元,投融资数量共计107起,投融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每笔投融资事件含金量较高。养老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资本对养老产业的布局越来越看重。养老产业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艾媒咨询报告认为,中国已经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养老服务朝专业化、细致化方向发展,未来2~3年老龄经济极具增长活力。企业入局养老产业探索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业竞争加剧;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重中之重,将涵盖多种养老形式。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发布于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