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白结婚有几年了,我们在英国机场相识,都是第一次留学的孩子,又上的同一所学校,就自然而然熟识了。他来英国念博士,据说是导师的关门弟子。导师是一位典型的英国老先生,花白头发,很是儒雅,为人和蔼,但要求严格。收老白那年他就已近退休,可直到老白顺利拿到学位,这位老教授不但没退休,反而又招了两个学生,老白这关门弟子的名号也便成了过去式。
过了几年,听说这位不服老的教授正式退休了。可他实在是闲不住的人,又经几位中国过去的访问学者盛情邀请,便去中国的高校做学术交流类的工作。也因常去中国的缘故,老教授和几位带过的中国学生一直互通有无。有一次,他盛情邀请我们去自己的新家做客,看到发来邮件里写的新家地址,east devon区域,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我们着实有些意外。
那是一个偏僻的小镇,从我们住的城市前往,路线挺复杂。当天我俩一大早出发,转了两次火车,其中一次转乘还要换一个火车站,那之后,需再搭乘一辆只有两个车厢的迷你小火车,才堪堪赶在下午到达。
当时正下着小雨,老教授开车兜兜转转,把我们带到巷子深处一栋深色的两层小楼前。房子外观是英国常见的斜坡尖顶结构,看起来很新,从前方能瞥见两侧绿意盎然的花园景观。进屋,沿着玄关右手边是长条形大厨房,教授的妻子正在拟晚餐的菜单,见我们到了,先招呼大家一起坐在靠墙一侧的大桌子边,看着厨房窗外花园的风景,和着细雨,喝着暖茶,感觉一路的疲惫一扫而空。
我好奇地问起了窗外花园一角的秋千架,老教授自豪介绍,说那是亲手给孙子孙女做的。当地居住着的基本都是来此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小镇每年都会举办夏季嘉年华,儿女们趁假期带孙子孙女们来住上几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会给孙辈精心准备各种玩具。花园里那个木质秋千架看起来结实又漂亮,已经让我艳羡不已了,老教授却直言不太满意,嫌太过粗陋,今年要做个比隔壁更好的!看来这已成了邻居之间心照不宣的竞争。
雨势稍停,两位老人便带我们去参观花园,花园呈u字形包裹着屋子,面积也相当大。花园设计蛮简单,铺满柔软的草坪,沿墙边种植浓密的灌木类植物,半人多高,有的舒展着浓密狭长的叶子,有的开着挂满水珠的花。靠前的位置错落栽着几株小树苗。园内一角,老教授还自己动手挖了个小水池,水面漂着几片莲叶,池边还摆着两只陶瓷鸭子。
老两口对我们的称赞显然十分受用,介绍也更加详细。我们这才得知,他们是卖了原来的房子买下这里,然后专门请设计师完全按照自己和妻子的需求,从无到有设计造出这栋新房子。
英国人年轻的时候大多向往伦敦的繁华喧闹,年纪大了就喜欢过些宁静致远的生活,不少人退休后选择远离市区的地方养老。于是,一些偏远安静的小镇,便成了口口相传的“养老胜地”。这些地方的特点是风景优美,却又不会过于知名而吸引太多游客,商业虽不发达,但能满足日常所需。医疗需求方面,除了本地的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诊所外,则往往依靠附近大一些城镇的资源,车程一两个小时,是可以接受的。
退休后的老教授夫妇考察了几个类似的小镇后,很快就买下现在的地。他年轻时念的是土木工程专业,靠着在建筑行业打工支持了后来的学业,并最终走上学术道路。一直帮别人造房子的教授,早早就有了给自己造房子的心愿,终于在退休后在此实现。
参观完房子时间尚早,老两口又带上我们参观镇子。不知是不是天气的原因, 开门营业的店铺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肉铺、杂货铺和旧货铺。街上人很少,偶尔遇到的也几乎都是老人,彼此熟识,碰上了就停下来聊几句。
经过一家社区中心时,师母告诉我,她打算来这里应聘做社工,因为感觉自己还年轻,不想闲在家里。另一方面,这里生活的老人多,几乎没有年轻人,对社工的需求也很大。
事实上,他们选择这里,除了安逸恬静的生活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风景——步行十几分钟,便到了小镇边缘,再往前走是一片长长的海滩,大自然开始接管接下来的风景线。在英国,海景还算常见,本以为是另一处无尽的海滩,溪流和远处的树林却突然映入眼帘。溪流水急而清浅,仿佛随时会被乱石阻断,依然执着奔流。正逢太阳微微西沉,水面反射着微弱的光,像一条条明亮的带子飘向大海,而远方的茂密树林同样绵延到海滩附近,在暗沉的光线下,仿佛一大片剪影,与溪流一明一暗,形成独特又和谐的景观。
我们在美景中流连忘返,老两口露出“就知道你们会喜欢”的笑容。师母说,这片景色常被用来拍摄照片制作明信片,从年轻时候起,他们就很向往这里,堪称第一选择。
如今,他们随时可以欣赏最爱的美景,充分享受园艺的乐趣,虽然退休了,似乎又都找到了继续发挥余热的地方,晚辈们也时不时回来探望。尽管也有着这样或那样不便之处,但当下,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栏目主编:伍斌 曹静
文字编辑:彭德倩
本文作者:楚云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英国人爱选什么样的地方养老发布于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