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25日电 题:金融机构如何挖掘个人养老金融市场?

  作者 王剑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田维韦 国信证券金融业分析师

  王鼎 国信证券金融业分析师

  戴丹苗 国信证券金融业分析师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个人养老金市场正式开启,因账户资金投资范围广泛,从而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机遇。个人养老金制度效果之一就是将居民的短期储蓄逐步转移至资本市场,变成长期储蓄。《意见》明确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因此,券商、保险公司、银行及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也积极布局个人养老金市场,各金融机构均存在相应优势和劣势。

  商业银行:依托养老资金账户形成先发优势

  商业银行自身在养老金金融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账户管理和托管业务。根据《意见》,商业银行将成为居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入口,有望依托渠道优势成为养老金融产品的全体系销售站点。

  未来,商业银行可进一步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在覆盖广度和深度上拥有巨大优势。二是投资风格稳健、安全性高,符合居民风险偏好和利于个人养老金长期发展。在投资端,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在固收领域,商业银行拥有传统的投资优势。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初期居民风险偏好较低,银行的投资风格更容易赢得投资者信赖。三是商业银行拥有较为完善的内控体系以及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提升个人养老资金账户的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确保个人养老资金的安全。此外,商业银行的线上渠道发展迅速,经过持续的金融科技投入以及推广宣传,银行可以针对老年客群的需求特点改造App等服务渠道应用功能,更好发挥商业银行客群优势。

  但商业银行也存在劣势。一是目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大部分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存贷市场,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间业务领域创新不足。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同样同质化严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二是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客户对银行产品“保本保收益”的传统印象及预期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投资者教育消除。三是拓展养老储蓄业务,但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相比竞争力有限。目前,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其稳定的收益以及较长的产品期限符合居民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但养老储蓄侧重“保本保收益”,收益率缺乏吸引力,灵活性相对较差。四是未来银行还需要建立深度研究的框架、体系和逻辑,利用多种分析工具,补齐在权益领域经验不足的短板,不断完善投资体系,提升以“投研一体化”为核心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图1: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存续结构

  理财公司:有望在个人养老金发展初期快速扩展覆盖面

  依托母行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较为稳健的投资收益,养老理财有望在个人养老金建设初期取得较快发展。总体来看,理财公司有三大优势。一是理财公司母行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成熟的理财顾问队伍,能够拓宽养老理财产品覆盖面。理财公司也可以通过代销模式拓展其他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互联网银行的渠道平台。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区域中小银行在投研能力、资本、人才等资源上存在劣势,不具备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条件。因此理财公司可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当地客源优势,利用其营销渠道代销本公司的养老理财产品。二是理财公司既有储蓄养老的客户基础,又在大类资产配置以及中低风险资产构建方面有丰富经验。在养老需求不断提升背景下,理财公司的养老理财产品有望凭借稳健的投资风格以及良好的收益成为个人养老金配置的重要方向。三是中外合资理财机构(贝莱德建信理财)的参与,有助于借鉴国际领先的养老理财发展模式及产品创新方式。

  表1:中国理财公司基本情况

  表2:首批试点四家机构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

  理财公司的劣势在于投资风格稳健但较为单一,投研能力有待提升。以固收类资产为主的养老理财产品在短期收益波动较小,但其长期收益也相对低于以投资权益类资产为主的其他养老产品。理财公司还需要不断提高在权益领域的投资能力,建立完善的投研体系,引进专业人才;同时做好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此外,理财业务早年发源于银行的表内信贷业务,理财公司也相应继承了银行相对保守的内控体系,激励机制较弱。

  证券公司:发力养老FOF赛道,但渠道能力相对不足

  《意见》规定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范围,券商发行的公募养老FOF产品属于该范畴。具有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券商或资管子公司通过发行公募养老FOF产品,可为个人养老金提供更多投资选择。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优势在于,一是具有完善的投研体系和高素质投研团队,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发挥优势,吸引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未来随着证券公司往公募赛道发力,更多参与公募养老FOF产品,其在产品设计方面以及权益投资、多资产投资、量化投资等方面的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二是具备强大的投顾团队,作为金融产品代销机构,可以为个人养老金参与者提供更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同时,依托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财富管理业务,提高客户黏性,带动整体投顾业务的发展,实现产品、渠道、服务的有机结合。

  表3:部分证券公司基金投顾签约规模(截至2021年末)

  图2:2021年各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及在经纪业务中的占比

  证券公司的劣势在于渠道能力受限,用户体验有待改善。一是渠道销售能力不足,客户基础不及银行。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范围内共计有10543家本土券商的证券营业部,但这一数目仍少于工商银行2021年的营业网点数量(15767 家);券商客户基础也远不及银行。二是科技赋能不足,用户体验较差。券商投顾业务仍依托于传统的线下服务,手机App及线上体验较差,月活跃用户数远低于银行。

  表4:证券公司APP月活跃用户数远远低于银行(2020年6月)

  公募基金:投研优势明显,对外部渠道依赖度较大

  当前,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养老目标基金是为服务养老而生的产品类型,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形成了较完备的产品线。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可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

  公募基金优势在于投研能力市场领先,业绩出众受客户青睐。一是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最成熟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拥有成熟的投研体系,直接服务于具体投资决策,更有利于提升投资研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二是积累了良好的业绩记录和广泛的客户基础。三是具备丰富的底层基金,可为个人养老金资产配置提供基础。在选择子基金时,丰富的底层基金使公募基金可以采用“内部+外部”模式运作,从而将自身优势与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构建优质的基金组合。

  图3:公募基金净值

  公募基金劣势在于产品设计同质化,销售依赖外部渠道。一是产品设计同质性较强。当前中国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只有目标风险型和目标日期型两种主要类型,且在产品费率、封闭期和配置策略方面同质化较为严重。二是缺乏独立渠道,销售能力偏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购买公募基金产品时,选择最多的是银行渠道。而除了几家头部基金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严重缺乏独立渠道,导致养老目标基金的渠道费用和销售成本较高。

  图4: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基金购买渠道

  表5:2022年一季度各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50名

  保险公司:以产品为核心驱动,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链

  目前,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区分。含有终身领取功能、承担长寿风险、采用行业标准化条款的产品都可纳入商业养老保险统计范畴,具体的产品形式包括传统寿险、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参考海外市场,对照国内,我们预计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并不会是核心角色。因为商业养老保险的核心功能是保值,增值作用有限,因此不能充分分担第一和第二支柱的养老支出。

  保险公司优势有两方面。一是保险公司可以围绕多元化的养老保障需求,提供差异化、综合化的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构建“大养老”生态圈。保险公司在发展人身险业务过程中积累了海量客户数据,包括客户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财务数据等。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客户画像,更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保险解决方案。保险公司可以以养老保险产品作为核心,驱动养老服务、养老社区,打通社区养老、护理和传承的完整养老服务流程。保险公司还可作为养老产业的投资者。目前,包括泰康、平安、国寿在内的各大险企均已积极布局养老产业。二是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提供保底利率,也可以提供年金功能以对冲长寿风险,满足投保人在安全稳健、长期增值、长期领取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图5:2020年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结构

  保险公司的劣势在于增值作用有限,难以充分分担第一和第二支柱的养老支出。一是投顾能力偏弱。与银行、券商及公募基金的理财顾问相比,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以销售保险为导向,对股票、债券及理财产品等资产了解有限,保险代理人的专业投顾能力还有待提升。二是增值功能有限,吸引力不及其他产品。三是经营难度更大,股权融资相对较难。养老保险资金与年金属于长期资金,应当对接长期资产,但国内债券市场缺乏长期限资产,短期债券占比极高。保险公司无法对冲长期险产品所带来的利率风险,所以股权融资难度相对更高。(中新经纬APP)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王剑等:金融机构如何挖掘个人养老金融市场?发布于2022/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