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终将老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这意味着我国提前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比达到21.1%并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加之人均寿命延长已成为无可非议的事实,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人是依靠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组成的,从出生到死亡,大多数人都会先面对父母亲人的老去,然后再亲历自己的衰老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孝”的古字是年轻人搀扶着老人的形态,子女奉养长辈,当子女成为长辈后又被下一代奉养,数千年来一直如此,可以说养老是亘古不变的课题。
1956年中国第一个敬老院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诞生,后来养老服务逐渐成为独立的概念和服务形式,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养老机构、老龄工作机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产业就此形成。
近年来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21名老年人,根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预测,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超过43。养老是社会共同的心声,是每个人头上悬而未落的大山,社会的基本保障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老的负担,但并不能消除人们心中对“老无所养”的恐惧。
目前的养老机构有诸如养老院、护理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多种称谓,总体上的功能是类似的,以提供休息住宿、日常生活照料为主,结合康复护理等医疗援助,面向有基本自理能力或失能失智的老人给予不同的照护。而养老产业则涵盖了家政、旅游、房地产、医疗保健、金融保险以及包括智能硬件在内的老年生活用品等多个细分种类。
但创新势力正年轻
尽管现有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在养老上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却很低,就现状而言,养老产业的增长空间有限。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认为选择养老机构就代表着“子女不孝”,且比起自我需求和意愿来说更加看重子女,因此倾向于居家养老,亦很少有主动消费需求,而是选择把钱留给下一代。
必须承认的是,养老产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两者之间的鸿沟短期内无法弥合。换句话说,养老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抛开外在影响因素不谈,自身的不足之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改进,根基不稳且面临着不少阻碍。
以养老机构为例,在大多数人心中这属于社会福利之一,机构与机构之间并不存在广泛意义上的竞争关系。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民营资本经营,或是与金融保险业务挂钩,高额的运营成本和专业人才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难题。一方面,高成本带来的必然是高价位,对于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来说难以承受;另一方面,经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在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比重很低,有医养需求的老年人很难获得恰当的照护和帮助。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深入发展,形成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并为其提供绿色通道、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项目或老年病科、医疗机构转型成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等多种模式。当兼具专业性和责任感的主体进入,利用现有的康复护理人员、医疗设备等资源,关注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状态并给予定制化的照护服务,无疑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有效支撑。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衍生问题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新鲜血液的注入和新兴技术的运用让养老服务向更深更广处延伸,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适老化改造就是很好的例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智慧养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手段,从软件系统平台和智能硬件设备入手,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
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是养老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变老的预备役。将心比心,老年人需要的不只是陪伴,还有学习、娱乐、旅游等丰富精彩的晚年活动和有温度、有尊严的医疗服务,可以拥有更多选择,放心、舒心、自在地享受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
(文/此微)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2022养老服务企业排行榜发布于2022/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