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下半年,一系列生动的“深中故事”在民生领域上演。

疫情防控期间,经济困难的深圳户籍居民黄丹在中山成功办理了低保,深中两地民政兜底服务首次实现互认通办;深圳“雏鹰展翅计划”助学金项目向中山困难学子“敞开大门”,深中两地首次实现“跨市政策联动帮扶”; 一对深圳夫妇在中山市婚姻登记中心顺利领取了结婚证,婚姻登记跨市通办在中山实施一年有余;一个“类深圳”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给社区居民、基层干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近年来,中山市民政局持续推动深中两地协同联动、对标学习深圳优秀社会治理经验,以民政视角探索创新,推动深中双城在社会治理领域破壁垒、辟新径、惠民生、谋实事。

今年下半年,在中秋节、国庆节等大大小小的节假日期间,中山市沙溪镇敬老院的长者们都热热闹闹地在院内开办了系列活动。中秋前夕,长者们参与了一场中秋活动,年过半百的老人第一次亲手做了“冰皮月饼”;冬奥会期间,长者们手绘了一个个“冰墩墩”“雪融融”……

坐落在沙溪的这家沙溪镇敬老院及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均是去年7月,中山通过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引进的深圳优质养老资源。

沙溪镇敬老院实际上是一家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由沙溪镇政府投资兴建并引进深圳市创乐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资运营。

沙溪镇敬老院及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而深圳市创乐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2007年起,从罗湖起家,逐步带着居家养老和助残上门的服务经验走进了福田、走出了深圳,成为了跨区跨省的养老服务连锁机构。

自去年以来,为了学习“深圳样板”,推动机构养老服务高质量打造,中山逐步引进了深圳优质养老资源,目的在于加强两地在养老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整体提升中山的养老服务质量。

当前,基层养老服务已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的目标转变。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民政部门的职能发生变化,养老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性转变。要确保中山39万老年人,从“老有所养”逐步转向实现“老有颐养”,仅仅引进深圳优质资源,发展机构养老仍不足够。

在中山,93%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意味着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极为重要。 为此,近5年来,中山投入6.32亿元建设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开设了超82个长者饭堂和就餐点以及29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城镇社区全覆盖。

沙溪镇敬老院及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近日来,69岁的社区老人陈伯不再每天呆在家里,他每天晨运后,都会走进小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永宁站——一个集康复中心、长者饭堂、长者学堂、娱乐室等于一体的“老年会所”,与老伙伴们聊聊天,上上课。

“在这里,满足退休年龄的老人都能免费参加长者学堂。为了让老人跟孙子畅顺交流,小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免费开了普通话课。”小榄镇老年人协会副会长李炎荣说。

由点到面,由浅入深。

2022年起,“扩大全市养老服务供给,适度向普通民众提供‘普惠型’项目”被写入中山民政2022年工作规划中。2022年,全市各镇街将至少建一家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建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形成一个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沙溪镇敬老院及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改变不仅发生在养老服务上,对于儿童福利保障亦是如此。

儿童福利从特定群体拓展至全市近80万未成年人。为了推动儿童保障工作惠及更广泛的未成年人,中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拟借鉴深圳市宝安区家事纠纷智慧调处平台的建设经验,依托中山市综治系统平台,搭建集信息上报、系统派单、过程跟踪、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信息化调处平台。借助信息化、智慧化平台赋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聚焦“一老一小”,中山积极提升养老服务、儿童保障福利的供给规模和质量的同时,引入深圳资源、学习深圳样板,推动与深圳在养老服务、儿童保障领域共建共享,完善各项民政服务建设多元参与投入保障机制,以加快破解两地民政服务供给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供给规模、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和束缚,加快推动深中公共服务融合互动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钟民轩

民生领域演绎“深中故事”

《“这笔低保金,解我燃眉之急”》

《为基层减负,中山上线社区治理“神器”》

《“老有颐养”的深圳样板与中山实践》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老有颐养”的深圳样板与中山实践|民生领域演绎“深中故事”③发布于2022/12/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