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注老年商业创新 AgeClub

由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创的产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作者 | 蔡伊扬 邵钰烨

排版 | 陈苗

前言

“你们昨天才帮我弄出来,今天点开怎么又不见了呢?” 这是小潘的妈妈每天晚上都在问的问题。

今年回家过年时,小潘发现妈妈在附近找了一份工作,而每天上班需要出示的健康码,成为了困扰小潘妈妈的巨大难题——每次查看健康码,都需要接收并输入验证码才能显示,使得不识字、不熟悉智能手机的妈妈常常只能通过求助孩子来操作。

小潘不由开始忧虑——回学校之后,父母该如何面对这些“细小琐碎的难题”。

今年1月,小潘在豆瓣创立了“「适老化改造」促进会”小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关注到老年人的困境与需求,并为创造一个“老年人也能够安全、幸福地度过余生的世界”付出努力。

截至发稿,小组已有超过31000名组员。小组成员大多是年轻人,在适老的讨论之外,他们是追逐潮流的网络原住民,会看日本漫画,会听Kpop音乐,会在凌晨三点追热剧,洋洋洒洒写篇剧评,也会转而在隔天的动态里朋克养生,与同好分享自己钓鱼的收获。

在适老化小组,他们对老人的关怀终于找到了交流和分享的空间,以年轻化的独特视角观察老年生活可能面临的现实需求,将未来老人的畅想用文字、测评和实践的方式一一落地。

作为老年行业的持续洞察者,AgeClub认为,适老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还要融入年轻人的理解和发现。

在代际融合的大趋势下,由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创的产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而年轻人对产品的选购,也将通过“孝心经济”拉近老年人与新生事物的距离。

本文将结合组内帖子与组长自述,围绕小组内容,梳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适老化产品,从APP、智能电视、食品、家居四个方面展现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解析代际融合浪潮之下,多元且真实的养老需求。

PART 01

年轻人为老年人发声

发现市场尚未满足的老年需求

组内数量最多的是求助帖,从指甲钳到住房改造,这些年轻人愿意通过各方面的“孝心消费”改善家中长辈的生活质量。

他们围绕老年行业,从产品的设计原理到最终的使用效果,将自己的所知所感都通过交流探讨与意见反馈的方式分享出来,共同挖掘适合老人的最佳产品。

他们也在探讨中发现市场的种种空缺——当组内求推荐老人定位器时,评论区回复可以用儿童电子手表代替。有组员感慨:“如果像对待小孩电子设备那样研发老人电子设备就好了,市场很大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45岁到75岁之间的人口体量超过4.5亿。然而,网络购物、扫码支付、手机点餐等种种所谓现代生活方法却在不断加高老人与社会的壁垒。

一位小组成员曾发帖质问,为何某些餐饮店面一定要手机点餐。年轻人尚且感受到使用的不便,新触网的老年群体更是被迫卷入市场逻辑而无处求援。他在帖中写道:“科技是带来方便的,不应该是带来阻碍的啊。”

当老年人在网络时代的销售环节中失语,年轻人借由网络论坛,发现和传达老年人无法反馈给市场与社会的诉求。

面对那些市场尚未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老年需求,组员们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组员Eyon的母亲曾打电话求助他寻找药店,由于母亲不识字难以使用手机导航,Eyon只能通过母亲发送的定位,慢慢拖动、缩放、各种操作手机地图,“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帮她找到一个 200 米外的药店”。

精细的地图画面和语音导航已被视为便利,但只有常常为长辈提供帮助的年轻人们才能发现,这些产品和服务与老年人还有多远的距离。

光是找药店尚且如此,母亲该如何面对新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寻找”呢?Eyon想利用自己的能力,为母亲做点什么。

他特意开发了找路小程序“附近搜索”——将地图变为文字列表,显示老年人常去的地点,并且所有文字可以点击朗读。现在,开发者还增加了查找指定位置周边地点的功能,“即便是身在广州,也可以帮第一次去北京田村的二哥找理发店”。

尽管小组的更新频率并不高,但小组成员们都默契地维护着这片纯粹的交流空间,少有争吵和广告,使得小组至今仍维持着稳定的活跃度。

小潘在建组后的第一个帖子中提到,改造适老环境的过程中,“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为之贡献力量”。

这些年轻人关心身边的银发老人,也为终将老去的自己未雨绸缪。

PART 02

老年食品需求显著

年轻人寻找营养解决方案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特点,在饮食习惯和膳食搭配方式上需要相应调整,小组中不乏相关领域的求助帖。

面对父母器官功能改变、代谢功能或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的状况,他们需要寻找更为清淡,更易咀嚼和下咽,不易升糖、升血脂的饮食。

不少有健身需求和经验的组员也在帖中分享自己的低油低盐小诀窍,对时下许多年轻人来说,“吃得更健康”是时髦且舒适的生活方式。

为满足老年人特定的疾病预防或护理需求,需要特殊食品改善老年人低体重、营养不良的普遍现象。

然而,《2021中国特医食品报告》显示,有37%的受访者表示并不了解特医食品,48.8%的表示仅大致了解过。受到消费者认知度的限制,存在消费者对接的难题。

结合组员的探讨与老年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AgeClub总结出以下痛点及对策:

痛点一:营养补充或疾病预护需求精细化

同样的病症,对于老年人而言更需要全面考虑用药的副作用,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以小组讨论热度较高的便秘为例,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已发生生理性衰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易导致粪便滞留在肠道内而排泄不出;且老年人的直肠肌和腹肌已发生萎缩,肌张力低下,致使排便无力等。

常用的饮食调理方式,如高油食品润肠,或热带水果的高果糖促排便都不适用于“三高”老人;此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会导致老人产生依赖性,长期服用破坏肠胃粘膜,甚至肠道变黑,效果适得其反。

对于组内老人来说,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导致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未必适用,每次新产品的尝试都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健康冒险,子女的小心翼翼是一份适老改造的关怀,也反映出多数市场产品对症不对人的不足。

痛点二:大众缺乏对老年食品的了解

对一般饭菜而言,组长小潘在采访时提到,为了避免老年人卡噎或呛咳,需要准备细软顺滑的食品。除此之外,由于味觉不灵敏,老年人的口味也会变重,但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许多组员也不希望他们摄入过多糖、盐,在口味与饮食调理的抉择中难以取舍。

中式餐饮的传统烹饪方式以“煎炒烹炸”为主,对于部分慢病老人来说,并非最适宜的饮食习惯。曾经就有组员在组内求助有没有“咸味但含盐量不高的调料”,也有人询问“老人吃果冻是否更容易卡噎”。

上了年纪并不意味着饭菜味道的必然牺牲,但由于大众日常的饮食习惯中缺乏对老年群体的考量,有组员选择采用婴儿辅食作为老人的零食,以满足其咀嚼细软食物、更好消化吸收的特点。

这既说明儿童需求与老年人需求的重合;另一方面,更意味着老年产品没有足够的宣传和口碑支撑它们走入大众视野,为防止老人走失而选择儿童电话手表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也有组员询问营养品推荐,但讨论热度相对较低,更多持有去医院检查后再服用补剂的谨慎态度,同时还存在取舍补剂“比较贵”与“有营养”两种特性之间的纠结。侧面反映出大众功能性食品的了解不甚广泛,或服用较难日常化,且在尝试相关产品前看重专业背书。

痛点三:慢病护理周期长、专业性强

来自顾眄皆友的长文《餐后血糖10.7到7.5,父上大人的一个月血糖恢复经验分享》收藏率颇高。

作者分享了为父亲制定的降低血糖计划,通过生活方式配合饮食控制,以及定期检测的调理方式,成功在一个月内将血糖降低2.2的过程,并在其中着重强调了持之以恒在降糖中的必要性。

在饮食方面,作者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将饮食分为奶制品、面点、水果、零食、菜品和主食六大类,具体到米饭的选择与烹饪方式的改进,并将老人口味重、如何搭配用药等细节一并列入其中。

另一篇组内“爆文”《带家人组旅游团到医院看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也出自这位组员。高血糖是常见慢病,体检就医也属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值得养成的检查习惯,然而,这两篇文章的评论区中,相比于交流经验,更多人的态度是学习收藏。

可以看出,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适老化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普遍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方案引导。

对策一:饮食护理家居化

饮食作为融入生活当中的日常行为方式,需要较为长期的习惯培养和适应,在九成居家养老的现状下,通过改进智能烹饪家电的方式可以使食品适老化更加触手可及。

日本Gifmo家电公司推出面向老年人的电饭煲“Delisofter”,只需先用附带的刀具将食物进行软化,再放入锅内选择烹饪模式,在家就能烹饪出柔软的护理食品。同时,居家场景的一体化烹饪也能降低老人做饭的困难,避免油盐过重,保证饭菜的口味。

对策二:个性化方案对接老人饮食习惯

针对不同老年人的慢病,有各异的饮食忌口和营养搭配需求。简单的“清淡饮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饮食口味,也无法进一步起到“食补”或提供更多营养的效果。

在小组讨论中,有子女提出自考营养师执照,但存在考证市场良莠不齐的问题,且这一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养老家庭。

市场上也有类似的解决方案,如海尔的"AI营养师"专利,就可监护老人饮食。通过智能家电可以获取冰箱内的食材信息,结合上传的老人健康信息,计算出匹配老人健康情况的健康食谱,进而推送给老人及其家人。

通过具体到生活场景的个性化测算模式,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助力老人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推动食品适老化。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隐私安全问题,以及食谱烹饪的便利性和适用性,注意饮食方案与老人慢病管理的结合,在未来可以形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对策三:对接功能性食品的细分赛道

目前消费者接触特医食品或功能性食品,主要存在了解渠道不足、价格较为昂贵、缺乏信任度、受众较窄等问题。基于此,品牌可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营养需求和消费意愿,梯度开发适合不同银发人群的营养食品,如适合入口的介护食品与降血压的功能性饮品按照人群的分类结合。

同时,品牌可以结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开发多品类风味餐饮,如雀巢携手中国功能性食品解决方案商曼士元开发山楂、凤梨口味功能饮品,或是同仁堂结合粤菜、官府菜和西餐料理,开发药食同源的菜品,都对接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当下,市场的目光也更向银发群体聚焦,如贝因美从婴儿奶粉与食品市场跨界进入老年产业,布局老年营养研究与食品研发。

与此同时,产业跨界提示我们,需要注重过去的产业优势与老年群体的特质是否契合,首先需要保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且有尊严地生活,在此基础上再服务于他们的享乐以及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市场在满足适老化需求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PART 03

帮家中长辈操作电视

已成为年轻人的普遍痛点

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数据,从2016-2020年不同年龄段人日均收视时间变化情况来看,65岁及以上人群是电视收视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在所有年龄段观众中唯一呈现增长趋势的群体。

但作为家用电视的最大使用群体,老年人的视听需求却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当下的智能电视搭载功能繁多,界面设计复杂,对老人而言操作困难。

在“最应该适老化改造的是如今的电视机”这一帖子中,组员们也借由这一问题纷纷吐槽——

“真的太难用,我二十多岁都经常找不着按键”

“说出了我的心声,每次打开电视机都是一脸问号,好难用”

……

全家老少一起坐下来看个电视的朴素愿望,却成了两代人共同的苦恼。

结合组内帖子内容,AgeClub梳理得出以下智能电视使用痛点与组员的解决对策。

痛点一:电视节目难以找到

对于老年用户而言,智能电视使用的不便从开机就已开始。大部分家庭使用的智能电视通常同时配置了机顶盒,因此需要两个遥控器来操控电视——一个遥控器用于开启机顶盒,一个遥控器用于选择电视节目。有组员表示,“两个遥控器颠来倒去的,太麻烦了”。

大多数老年人看电视的需求是观看直播的电视台节目,这一传统电视开机便能实现的功能,却在智能电视操作中困难重重。

中国家电网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平时使用智能电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上,“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 占比最高,达49.6%。

打开电视后,搜索功能、历史记录、收藏夹、应用商店、设置等功能大都集中于首页,所呈现的信息纷繁复杂,老年人难以找到想看的直播节目入口。

许多智能电视每个功能区的大小各不相同,界面布局混乱,且电视、电影、综艺等常用功能区往往由大幅画面和一行小字组成,一时间难以发现。

同时,当下的智能电视还有游戏、购物等选项,这些功能对于老年人而言较为多余,反而增加了搜索节目的阻碍。

痛点二:遇到问题难以求助

在搜索节目过程中经常需要点击的“退出”“返回”“主页”等按键,在智能电视屏幕和遥控器上则通常以图标样式表示,老年人对此并不熟悉,这种陌生感使得他们在使用智能电视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求助于子女。

有组员在回帖中写道:“奶奶在家想看电视只能等孩子回家给她调,孩子如果不在家,她一旦按了某个键就调不回去了”。

当前市场上不少品牌的智能电视都已拥有语音遥控功能,可通过语音实现搜片、换台等操作。但也有组员指出,智能电视难以识别带口音的普通话,对习惯说方言的老年人并不友好。

不少组员提到,会通过电话视频来帮家中父母开电视。

痛点三:收费频繁难以避免

智能电视通过内置视频APP提供视听资源,若想要观看特定节目,通常需要开通APP会员。AgeClub观察组内相关帖子发现,为了让父母能够自由看电视,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开通电视会员,但复杂的会员体系依旧给付费用户带来许多麻烦。

一方面,同一APP在智能电视端与手机端并不相同,如腾讯视频在电视端名为“云试听极光”,爱奇艺视频在电视端名为“银河奇异果”。登录同一账号,手机端APP会员并不能在电视端使用,需要额外开通会员,而电视会员比移动端会员每月需多缴5-20元不等。

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的片源来自不同APP,搜索一款节目会自动跳转到有该资源的对应APP,导致看新的节目常常需要重新购买新的会员。此外,这些内置APP均有片前广告,需要充值会员才能跳过。

无处不在的收费导致老人容易误触充值会员而毫无察觉,而各种各样的视频APP则令老人晕头转向,即使充值会员也无法充分利用会员功能。一位组员表示:“老人根本弄不明白,很多家里人帮充了会员最后也浪费了。”

对策一:提供图解说明书

在“最应该适老化改造的是如今的电视机”一帖中,一位组员提出:“所谓‘老人不会用’,是人为造成的,不写说明,都靠猜”的观点,获得最多点赞。

该组员提到小时候家中日本电器的产品说明书,操作说明清晰,配合漫画解释,小时候的自己都能看懂。

对许多老人而言,纸质载体是比电子屏幕更为熟悉的媒介,可以随时翻阅说明书来回忆使用流程;而对于不识字的老人,图示型的电视使用说明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对策二:智能设备辅助

对无法时时帮助家中长辈使用智能电视的子女而言,远程操控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有组内成员分享自己利用小米摄像头、小米智能音箱来给家中老人播放电视节的经历,为其他组员带来启发。

在智能电视的适老化改造之外,建立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链,或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为方便舒适的使用体验。

对策三:切换“简单模式”

在求推荐“适合老人不用联网的电视”的求助帖中,多数回复建议楼主自行设置简单模式,来达到开机默认播放电视直播节目的目的。组内也有相关经验贴教授如何简化智能电视的操作,实现开机默认电视台频道。

从中也可以窥见,国内智能电视市场呈现出适老化设计不足的现状,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只能通过自行设置和辅助方法来帮助老年人使用电视。

PART 04

家居适老化缺乏定制模式

上下楼是待解问题

在居家养老占九成的现状下,家居与养老生活化息息相关,小到带放大镜的指甲钳,大到高科技家电,适老化改造就隐藏在每个细节的巧思当中。

设计师“破冰之志”分享的适老化装修干货也持续处于精华帖中讨论热度的前列,组员结合生活中对父母生活的观察,找到各自经验的交叉点。

或着重于如何将现有产品的排列组合优化,通过自身改造达到的适老化效果;或对智能化家居、科技助老的广阔市场展开构想,为适老化家居的尚未被发掘的现实困境发声。

他们以设身处地的姿态贴近老年的生活经验,在为老人着想的同时也会尊重老人的偏好和意见,为长者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AgeClub整合组员讨论,概括出家具适老化的市场痛点:

痛点一:辅助性家居智能化不足

组内不乏对于养老高科技运用不足的讨论,如有组员指出,电动拾取器承重不足,市面上的电动升降椅和机械辅助手不契合生活场景的实际诉求等。

《准银发族家装趋势报告》也显示,准银发族对扶手架、警报器等适老产品和智能家居的接纳度越来越高,智慧适老已成为家装新趋势,但现有产品市场面临改装难度较大,对居住条件要求较高,或产品功能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消费市场日新月异的购买需要。

结合“万物皆可Hey Siri”的适老设想,通过语言输入信号,降低家电家居的操作难度,在提升养老科技性的同时服务于老人需要,是未来智慧家居可采用的方式。

痛点二:鲜见家居改装的一体化方案

多数组员的适老化改造缘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老人不慎摔倒骨折后,才意识到防滑地垫的作用,或老人提出生活不便带来的困扰后在小组中发帖求助。

隔离于年龄带来的经验差异,生活细节的微小调整被子女家人忽视在所难免。缺少一体化的家居改装方案,是这背后更深层的问题。

好在,也有从事适老化改造行业的组员X花和设计师王煊整理出经验贴“「适老化改造」|从低成本的小东西开始”,从客厅、餐厨、浴室、门厅、卧室、阳台六处空间入手,分享改造中的实用好物,如浴室的边进式浴缸、L型扶手,或是报警器、电动升降晾衣杆中等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都有所涉及。

也有组员提出房型间距不足面临的适老改装困境,更灵活的定制模式,也许更加符合目前的居家养老趋势。

痛点三:家居改造与社区联动困境

很多老人由于腿脚不便,上下楼梯成为难题。有用户出于居住条件的限制和奶奶对疾病疗养的需求,每次都是家人轮流背奶奶上下六楼步梯,也因此求助于小组,发起对上下楼辅具选用的投票。

而其中的固定式电动上下轮梯有不少人评价:好用,但安装在公共扶手上,要考虑到楼内的其他住户。

部分住宅楼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公共空间的适老化,在后续进行的改造过程中就需要社区场景协同发力,共同寻求适老化解决方案。

对策一:助老预防化

相比于老人摔倒后给家具铺软垫防护,在源头上预防老人摔倒也是方法之一。传统的防摔方式有增加浴室防滑,放置防滑垫和防摔椅子,结合高科技助老,可以采用防摔手表。相比于专门的防摔手表,组员们认为Apple Watch使用体验更好。

除此之外,也有企业开发随身穿戴的防摔服,通过气囊增大缓冲阻力,达到防摔的效果。

也有企业开发智慧防摔系统,如以色列的Vayyar Imaging和腾讯银发科技实验室开发的“隐形护理员”二者通过摄像头和大数据采集系统的行为预测和分析,都能够实现自动跌倒的检测和报警功能。

对于这类系统,有组员提出隐私安全、便携性和报警后续送医等功能的疑问和担忧,在未来也期待助老家居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和更多产品的出现。

对策二:多平台打造一体化家居养老方案

对于家装设计而言,考虑到每一处细节略有难度,但结合线上线下的选购服务,以及一体化的智慧养老生态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如苏宁易购推出的“长辈关怀计划”,通过长辈导购员和适老产品专区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服务,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同时,可以合理搭配不同产品,优化适老效果,减少了消费者的设计成本。

在产品端,如美的集团开发适老化产品线“美颐享”,构建智慧养老生态体系,结合智能硬件设备和定制化软件,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适老服务,从家装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智慧升级。

同时,智慧养老也需要保证产品的操作可及性,避免给消费者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优化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是关键一环。

对策三:社区助力智慧养老

受到住房条件限制,部分家居适老化改造需要依托于社区搭建。在启示社区养老模式需要进一步推广和优化的同时,也需要社区形成协同改造的合力。

如太保家园与松下电器合作打造智慧康养联合实验室,在家居、生活、安全和亲情维度打造智慧养老社区,关注到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精神沟通需求和家庭内外的活动需求。

对于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者而言,应用场景的丰富关切到老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对于社区,尤其是老年住户占比较大的康养社区而言,搭建智慧化养老平台能够提升老人居住质量,实现养老服务的升级。

PART 05

APP适老化流于表面

界面设计待优化

2020年底,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并于2022年1月20日发布了首批通过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的网站和APP名单,包括166家网站和51款APP。

然而,许多APP的适老化改造成果仍停留在字号变大、色彩变鲜艳的阶段;部分APP甚至只对首页进行了改动,二级、三级页面则与原先无异。

对于年轻人来说,上网冲浪是日常中的不可或缺;对银发群体来说,手机使用可能需要反复学习,才能熟练运用某一功能。正因如此,这也是在「适老化改造」促进会小组经常出现的话题,组员们凭借自己对智能设备的熟悉和快速的学习能力,玩转老年版APP,探讨现有不足和改进空间。

根据组员关于APP适老化设计的探讨,AgeClub梳理得出以下老年人使用痛点及组员设想的对策:

痛点一:界面设计逻辑仍未改变

年轻人习以为常的APP界面,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可能是完全陌生的。有组员问及爸妈常用的APP,多数集中于微信、今日头条和抖音、快手等操作不费力的软件。

许多APP将适老化界面设计的重点聚焦于字号与色彩,而未从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出发,将界面呈现逻辑重新编排。细分的功能区域、递进式的页面结构,功能层层嵌套,无不在增加老年人使用手机APP的障碍。

例如,在微信关怀模式中,下拉出现小程序栏这一设计仍被沿用,多位组员指出老人很容易混淆微信小程序下拉栏和手机通知栏的区别。

此外,目前的大部分APP界面采用将菜单栏图标放置于屏幕最下方的设计,而在经过适老化改造后,这一设计仍然被沿用,仅仅只有字号被略微放大。

一位组员表示:家中八十岁老人“根本看不见”这些图标,他认为“老式智能机机械键其实相当友好”。

也有组员想要帮助奶奶开拓眼界,玩些小游戏。只有谷歌版本的不踩白块没有广告。然而,由于奶奶干农活导致手指粗糙,在游戏操作上有些困难。

痛点二:操作步骤过于复杂

传统的老年机无法实现看视频、扫描二维码等操作,难以满足当下老年人的生活、娱乐需求;但要实现智能手机APP的一个功能目标,往往需要用户进行多步操作。

一位组员发帖分享自己教奶奶定闹钟的过程,发现“实在步骤繁琐”,“订一个早晨五点的闹钟需要分解成从解锁手机到调整时钟分钟等多个手动操作”。

对于不识字的老年人,使用手机APP更是难上加难。有组员表示,自己的奶奶喜欢刷抖音,但由于不识字,不会操作收藏功能,常常来问自己下次怎么再刷到自己喜欢的视频。

如何减少操作步骤数量、降低老人记忆难度,是APP适老化设计的重中之重。

对策一:简化用户界面

组员们认为,老年用户对手机内容的要求是无广告、单机即可操作、界面大、上手简单和耐看。

首先,组员们希望减少各种拖动操作、长按短按操作,尽量通过按键实现APP功能,避免因触屏范围过大而误触其他功能。组员提出,尤其是“返回键和主页键”,要“又大又明显”。

其次,将APP的核心功能置于首页,让老人能够一键直达。例如,打开滴滴打车的老年模式,用户可以选择一键叫车;喜马拉雅大字版的底层工具栏简化至首页、课程、广播、账号四个功能,并在首页大字呈现老年群体可能感兴趣的相关内容。

图为喜马拉雅大字版

此外,按键设计细节也是组员们关心的内容。有组员希望老年模式可以保留按键手机的图标,增加老人的熟悉感;也有组员建议把所有通用符号换做汉字,比如将“…”替换为“更多选项”。

对策二:语音控制操作

在有关手机APP的帖子中,组员们常常提到,希望APP都能推出声控功能,让老人“说话就能下达指令”。教奶奶定闹钟的组员想到了让奶奶用iPhone手机的语音助手Siri来操作。

通过语音指令,奶奶不仅学会了定闹钟,甚至与Siri“单向地建立了某种情感联系”。“说话传递信息的同时表达情感,尽管Siri的声音比较机械,奶奶却很感谢她的帮助。”

如果没有自动提示,APP老年模式的开启对老年人而言也是一项有难度的操作。

另一位组员分享了自己所在区域的便民APP,在打开界面便有大字引导老人选择老年模式,并且进入老年模式自动开启语音服务,获得评论区多个好评。与此同时,普通话识别适用人群有限,方言识别是长辈更为迫切需要的功能。

结语

“「适老化改造」促进会”小组的组员们,指出当下老年产品的现有问题,扩大了老年人的声量,弥补了当下老年产品测评机制缺乏的不足。

组员间真诚的经验分享与好物推荐,形成紧密的信任链,优质产品得以在社群内部推广;组员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设想美好未来,对市场提出自己的愿景。

年轻人也可以成为老年产品的反馈者、分享者和设计者,他们正在成为银发经济浪潮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组成员用“未来老人”彼此相称,借助这些关心适老化改造的年轻人们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见老年群体及其子女最真实而普遍的需求。他们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难点的解决者,更从老人中洞察生活的思考,度量社会的温度。

在这里,他们期待着市场对老年人的更多关注,期待着更为完善的产品与服务,期待着老年人也可以“安全地、有尊严地生活”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在模糊了代际与年龄的此处,在“生命中终将来临的那场落日”到来之前,携手追赶朝阳。

原标题:《透过豆瓣「适老化改造促进会」小组,看到年轻人亟需的老年产品 | AgeClub出品》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透过“适老化改造促进会”小组,看到年轻人亟需的老年产品发布于2022/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