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2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上,北京市老龄办发布了《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这份报告以2021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及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标志着北京市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来源:北京日报,2022.09.03)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和咱们每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度老龄化社会下的养老挑战?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所谓老龄化,指的是一种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占比不断上升的过程。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10%到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20%~30%之间属于中度老龄化,超过30%属于重度老龄化。(数据来源:央视新闻,2021.05.17)

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200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从1.26亿增加到2.64亿,比重从10.2%上升至18.7%,虽然仍处于轻度老龄化社会,但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来源:中国青年网,2021.10.18)

分地区来看,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已经率先步入中度老龄化,其中北京、河北和内蒙古都在2021年首次进入。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深原因各不相同:一是因为城镇和工业化起步较早,独生子女比重大,比如东北、上海;二是当前产业发展不足、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外流,比如东北、四川、内蒙古;三是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较好、人均寿命高,比如上海、江苏。(参考来源:第一财经,2022.09.05)

养老保障体系承压

老龄化的加深为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极大考验。有关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体系的情况小夏也在往期节目中跟大家反复介绍过了,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很不均衡,截至2021年年底,第一、二、三支柱规模占比分别为55.6%、38.1%、6.3%,第一支柱是目前养老的主要力量,但收支压力较大,第二支柱覆盖范围太小。从国际养老金制度的经验来看,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大势所趋。(数据来源:经济日报,2022.09.01)

为何亟需发展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养老第一支柱也就是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压力持续加大。因为基本养老金属于“现收现付制”,退休人群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当下工作的年轻人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当“缴”的人变少、而“领”的老年人变多时,基本养老金就可能会出现“缺口”。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接近10.29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1亿,而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数超过2.9亿人,老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持续攀升,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数据来源:人社部,2022.06.12)

养老产品如何选?

如果将养老体系三大支柱比作推动“养老”这辆车前进的三兄弟,当“老大”的力量开始减小时,“老二”、“老三”必须加大力气才能前行。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成为近年重要趋势。

今年4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与之相伴的是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百花齐放,养老目标基金、银行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应接不暇,特定养老储蓄也将在年内迎来试点。公募基金、银行和保险这三种养老产品各有所长: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能力强、增值空间大,银行理财的优势在于其低风险资管产品上所具备的信任优势,而保险产品则具有附加保障、终身给付等优势。

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责任发展白皮书》进一步指出,公募基金是我国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管理的主力。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运作良好,年均投资收益率8.51%;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高达3786.60亿元,投资收益率15.84%,在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公募基金更是积极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通过发行养老目标基金为投资者打造从当下到退休全时段的“一站式”养老投资方案。(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8.26)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北京: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投资怎么选?发布于2022/09/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