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香港TVB几年前曾播出过一档关于“衰老”的纪录片《长命百二岁》,节目组一开始想要去探寻的问题是“对于老人来说,长寿,到底是幸福,还是诅咒?”随后,他们走访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全面又具体地记录了亚洲老人的老年生活。
当他们向台湾一位乐观向上,爱唱《凤阳花鼓歌》的百岁老人提出问题「你101岁了,你想活到几多岁呀?」老人却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现在就好想上天堂」。
其中还有一集讲述了他们参与一场《不能自理的体验会》,参与者体验了穿上抹有花生酱的纸尿裤,被捆住手脚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静坐三个小时,还要戴上眼罩,体验视力变差的感觉,同时工作人员时不时推动他们的轮椅移动,如同老人常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搬运腾挪。
参加之前,体验者“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可以理解并体谅老年人的痛苦,捱完3个小时全程。可是仅仅半个小时后,就有人灰头土脸的退出,并且表示“我们根本无法体会老年人在晚年的那种痛苦、无助和彷徨”。
本质上,衰老是人力无法改变的自然过程。以前常常被人挂在嘴边的“养儿防老”,实际上就蕴含了个体对于未来不想老无所依的期待。可是,养儿真的就能防老吗?显然未必。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博士尝试把以往这种对于个体和亲缘关系的依赖,转移到对某一种规守和准则的长期运转上。他提出“时间银行”这个概念,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性的理论论述,并在美国发起了时间银行运动。他把这种方式称为“基于赤字的社会服务方法”,在设计中,组织只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他们试图帮助的人,而不是“基于资产的社会服务”。这就有点类似于过去我们劳作挣工分,在组织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为社区做出贡献,从而换取自己所需的服务。比如说,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医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做出贡献,同时换取社区其他志愿者给他提供照护服务的时长,而其中的志愿者通过照护服务,又换取自己现在或者将来所需的服务。当有一天老了,也可以享受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护服务。
事实上,这样的模式也并非埃德加·卡恩首创。1973年,日本女士旭子水岛创立的志愿劳工银行,就已经初步具有时间银行的影子。她在上世纪40年代预见到日本未来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提出参与者服务他人获得时间积分,可以使用这些积分换取他人对自己的服务。而后两个日本男人Hotta Tsutomu和Takahata Kei'ichi创立的积极生活俱乐部(Nippon Active Life Club,NALC)更是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至今已有100余多个分支机构。
埃德加·卡恩认为,时间银行是“重建信任和关怀以强化家庭和社区的基础设施”,通过这样基于需求的交换,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社区做出贡献,然后获得相应的需求服务。他系统地提出了“人人都有价值、金钱无法衡量所有工作、互惠性帮助、社区网络是必要的、尊重所有人”共五项时间银行的核心价值。此后,时间银行在全球推展开来,我国很多城市也开展了时间银行的运行和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开办的“劳务银行”。
尽管时间银行的出现,是人类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创举。但是具体到中国,单纯依靠政府和志愿网络的力量,显然无法应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即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的基本国情。那么,拥有资金、技术和相关能力的市场力量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比如,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化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保险”就高频出现了36次。
除了政策的积极引导,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头部企业早就开始积极自发地进行养老产业布局的探索。7月8日,保险龙头中国平安在其总部举办了康养战略开放日,详细公布了其“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健康管理"一体化养老解决方案,并分享居家养老业务和高端康养业务相关进展。
在此之前,平安养老布局最近的动态是推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以往只专注3%的高端养老市场,而将目标加码锁定到90%的居家养老市场,布局视野成指数放大。而此次开放日上,平安养老将这一战略路径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位和阶段性总结。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复旦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在总结中国养老目前的难点时,提出了三大问题,即“养老钱从哪儿来”、“养老服务谁来提供”、“健康支撑体系如何构建”。平安等险企在养老产业实践过程中,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途径的探索,对于整个产业和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显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01 加速的老龄化与失速的产业发展
要想理解平安的大动作,就得先明白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30年内经历的巨变。
根据民政部的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从90年代稳定的“上尖下宽”金字塔结构,转变为大幅趋近于日本的“上宽下尖”结构,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宏观的数据背后反映的是个体命运的变迁。80后、90后成为当下社会中坚,同时也面临了独一无二的时代背景。
首先是家庭结构的剧烈变化。在80年代新生人口数量出现首次下滑之前,中国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两波大规模的婴儿潮,而这两个世代出生的人口将在2022年进入退休高峰期。这个历史背景直接导致了当下独特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一对年轻夫妇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接着是生存环境的严苛。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社会的进步,使得生活成本高居不下。例如,在近年来飙升的高房价面前,子女极大概率会掏空了四位老人的“钱袋子”,且可能还背负着巨额债务 。
再叠加养老体系尚未完全覆盖。显然,大多数“50后、60后”的退休老人难以实现独立养老。如何让这一代安享晚年,终将成为独生子女一代人必须直面的人生难题。而对于由无数家庭组成的城市而言,养老难题也给其运转带来了极大的负荷。 从财政数据来看,2019年社保体系中仅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就已经高达1.32万亿元 。一面是持续走高的退休潮,一面是入不敷出的地方财政,城市维度的养老体系面临了史无前例的考验。
毫无疑问,国家层面的挑战也不容小觑。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预计我国养老金体系考虑财政补助的“大口径”,当期结余将从2028年出现赤字,将于2035年前后耗尽累计结余。但是进入2020年,疫情使得状况更加严峻,当年上半年我国就已经首现养老基金账面赤字,比原预测值整整提前8年。显然,这一趋势下的养老金累计结余耗尽时间也将大幅提前。
在这样的严峻环境下,政府、企业和个体都渴求尝试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快速扶持养老产业,进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一条路径。养老服务业自2013年开始进入市场化以来,各类企业纷纷涉足,从2014年地产、保险、医疗服务、康复辅具等企业的蜂拥而入,到2015年地产、保险、医疗、康护、器械、互联网、大健康等行业企业的群英荟萃,再到2016年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集团的资本介入与跨界涌入养老产业市场。
一时间围绕夕阳老人的生意欣欣向荣,成为了市场上的“朝阳产业”。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养老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首先,巨量的需求和不足供给存在巨大的剪刀差。比如,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人均床位数仅有0.03张、医护人员每千人仅3.18人,无法保障老人的医疗救治水平。
其次,家庭结构与老年人生活观念转变,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由马斯洛的底层需求转向更高层次需求,老人更关注较高品质的老年生活,追求养生、休闲等生活方式。而当下市面上,养老产品单一、养老地产、医养结合等发展不够成熟,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
尽管产业发展有些失速,但是对于养老产业布局的企业来说,至少需求规模和市场空间是确定的。这意味着,在养老产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谁能覆盖更多的养老人群,哪家的产品设计更能贴近老年人的切实需求,谁就能够取得明显的优势。
02 平安破题思路:综合力量实现指数效应
养老产业的现状,折射了中国平安的布局依据。
梳理平安集团的发展历程,其对于布局赛道的选择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需求规模大、市场发展不成熟。
33年前,面对中国庞大人口所对应的日益高涨的保险需求,平安就从零出发,摸索出了适应中国本土的保险公司发展之路。在这个业务发展基础上,其迅速成为世界前50强的公司。从1988年蛇口出发算起,2016年平安就已经长成资产高达5.58万亿,利润超过700亿的巨象。客户数量从零发展到2.23亿,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个平安客户。
到了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浪潮之下,个体关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涌现。平安在此基础上顺势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公司,开始在银行、科技等领域不断发力。在这个方向上,平安银行依托“综合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叠加优势,成功逆袭成为银行领域新晋“零售之王”。而中国平安以19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16位,较去年上升5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2位,在中国入围企业中排名第5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
显然,在平安的判断逻辑里面,养老产业也是这样一个赛道,一头是汹涌增长的退休养老人群,另一头是亟待解决的产业失速。但是,单纯方向的选择,不足以确立其在复制在保险和综合金融所取得成功,问题关键还是要回到如何解决当下产业发展的矛盾点。
平安的选择是,先从保险本身出发。不断创新养老保险产品,积极参与个人税延养老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毫无疑问,保险巨头的基因还帮助平安在触及庞大规模的需求人群上,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分支机构和百万规模且实现高素质转型的代理队伍,为其触达海量养老需求人群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接着在养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深耕,在各细分领域接连布局。平安健康和平安医保科技相继成立,到了2020年9月,平安更是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战略,将旗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打通,全面覆盖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5大方面。
其中,平安智慧医疗服务政府端,平安健康占据用户及线上医疗服务端、平安智慧医疗占据线下医疗服务端,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健康险服务支付端,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等提供技术研究支撑。
同年,平安又斥资21.8亿元投资日本第五大制药企业盐野义,进一步壮大医疗生态圈。2021年,平安通过参与方正集团重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也融入了平安医疗生态圈,至此,线上线下彻底打通。
时至今日,平安线下健康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11万家药店、4.9万家诊所和超过2万家的体验中心,合作的机构超过1.5万家,有30万名以上的医生,覆盖超过100个城市;线上则有2000名自建医疗团队,可提供7*24小时全天候远程诊疗。
此外,平安多年积累的科技实力还在医疗上有更靓眼的体现。例如平安智能守护体系可提供近百种智能硬件,再结合强大AI模型,多种风险可实现精准识别,智能终端触发秒级预警,根据风险等级启动干预预案。截止2021年12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7008项,累计达38420项,公司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排名从全球第三位跃居至第一位,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排名也居全球第一位。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去年12月举办的“全球首届糖尿病综合管理国际人机大赛”中,平安AskBob“AI医生”的糖尿病综合管理能力以92.4 vs 89.5媲美参赛国际内分泌主治医生团队,这表明AskBob“AI医生”已经达到跟国际知名医院专科医生相当的诊断、治疗方案水平。
除了在专业深度上不断深耕,平安还在养老产品上积极探索,通过深入用户,入局高端养老产业。去年,马明哲亲自操刀发布了“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模式,聚焦服务3%的机构养老客户。
而现在,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的沉淀,平安再次将养老产业布局的视野放大。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90%的老人依然热衷于居家养老。而前段时间,平安发布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将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优势,整合社会优质养老资源,业务野心直指90%的居家养老市场。
03 “尊重所有人”
“自古孝分两种,一种是养口体,另一种是养心智。”电视剧《人世间》里的渣男角色冯化成在阐述家庭关系的时候,说出了这么一句令人深思的话。
的确如此,这些年有一些变化,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过去,养口体易,养心智难,尽管子女有很小的概率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但至少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儿孙绕膝。
随着时代发展,子女有更大的概率在学习上和工作上给老人带来心里上的满足感,不管你是公务员铁饭碗、还是名校博士,抑或是大厂员工,甚至是成功的创业者,父母都会为你感到骄傲。但是与此同时,对于老人生活的点滴却时常产生无力感。比如异地就业的年轻人无法陪伴家里老人,就算是接到同一城市生活,父母生活其实也有诸多不易,环境的变化很难让人感受到以往那种三代同堂的快乐。这就是局面发生了逆转,养心智易,养口体难。
平安的养老探索也发现了这种现实难题。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经过调查发现,对于居家养老,老人普遍存在着养老资源焦虑、财富焦虑、尊严失落、子女负担、孤独等心理困扰,以及健康误导、就医问诊困难、专业上门护理难寻、失智易受护工欺负等健康困扰。这九大痛点使得许多老人的养老生活品质和尊严无法得到保障。”
平安的思路是基于保险业务的既有优势,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将养老业务市场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杨铮表示,凭借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的近30年经验,中国平安很早就切入养老赛道,目前已形成“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健康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保险+高端康养”方面,平安构建了高品质康养品牌“臻颐年”,主张“尊贵生活、尊享服务、尊严陪护”价值,汲取全球大健康产业实践经验,对标超过20多个国际组织与企业的深入研究成果,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提炼出一套系统性与科学性兼备的“七维健康理念”,从身体、认知、情绪、社交、职业、经济和精神七项健康维度出发,提供专属定制化服务。
2021年5月,平安发布康养品牌"臻颐年"并从综合养老社区"颐年城"切入,打造集全景医疗、智慧社区、精细养护、乐享生活为一体的医养综合体项目,甫一推出即获得市场高度认可。2022年3月25日,平安颐年城首个项目落子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蛇口颐年城最新的社区形态、新增签约国际服务合作伙伴也在开放日活动现场首次公布。根据开放日相关介绍,除蛇口项目外,平安在其他一线城市已有新增项目,其余城市项目亦在储备中,将逐步布局和落地。
平安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表示,未来,平安在高端康养方面的布局,将优先聚焦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位项目,建设市中心CCRC综合康养社区,打造行业标杆项目。同时,王宇科透露,不排除未来在CCRC综合康养社区产品线外,逐步探索旅居社区及护理院等产品业态的布局。
而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如何构建这一难题呢?
平安首先是从老年生活全场景上发力。例如优化居家体验,通过6大居住空间适老化改造方案,搭配超100种科学菜谱等服务,保证老人居家生活个性化、便利化、安全化。
医疗服务自然不可少,依托平安健康约2000名的自建医疗团队,可为老人提供7*24小时全天候远程诊疗。对于有线下就诊需求的老人,支持全国百强医院、三甲医院绿通服务,为行动不便、流程不熟的老人提供就医便利,解决看病难问题。
社交活动更是必要,设计150多项文娱专属社交和超10种适老旅行方案,解决老人孤独问题的同时,更帮助老人走出家门,享受社交生活。2021年10月,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于深圳和南京两个城市分阶段开展试点。试点期间,平安居家养老项目团队经过对试点客户进行深度需求调研,设计了包含生活老友会、健康加油站、操类小课堂、生活小妙招四类不同的直播或短视频节目,满足不同客户的参与需求,不断丰富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入群欢迎、直播抽奖、直播互动、直播后打卡等方式,鼓励老人参与活动,深度触达老人居家生活,丰富其休闲娱乐。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是第一考虑。平安居家养老服务打造了360度智能守护体系,通过智能监测设备,结合管家平台,对居家老人的体征、行为及环境实时监测,实现设备发现异常时监测系统和管家会及时响应。必要时通知紧急联系人、医生介入,避免损失扩大。
此外,在服务流程上,平安会为老人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摩天轮”测评,从健康、饮食、起居等10个维度进行诊断,覆盖超20个专业量表,测评结果由专家进行解读,并根据老人实际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深度测评,为老人定制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管家和家庭医生7*24小时在线,随时响应老人的服务需求,同时提供围绕居家养老10大场景的精选服务项目。
通过服务内容的标准化和服务方法的专业化,绝大多数老人生活需求都会被满足,市面上同类的养老产品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其实每一个人在为自己或者父母选择养老产品的时候,除了这些方面,更关键的考量标准在于,自家老人能不能真正从这种产品中受益。
年轻人或者老年人自身选择这种全新的市场化的养老产品,除了最体贴的服务,还想老年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目的,不仅需要实体服务,也需要精神按摩。
平安为每一位老人都量身定制专属方案时,本质上也在传递同样的精神:不管你贫穷或是富有,不管身体健朗还是不便,这些都没关系,因为我们尊重所有人。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平安养老的突破与进阶发布于2022/07/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