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陈永辉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郑家仪,是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宜川香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几乎天天都来“光顾”,他们都通过手写感谢信的方式,对中心表达了由衷的谢意,信上写道:“中心活动丰富、服务周到、老师认真负责,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都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十分感谢!” 普陀区宜川路街道把宜川香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成老人们的“幸福驿站”,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智慧养老服务”, 给予“家一样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获得许多好评。

图说:老人们是宜川香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宜川路街道供图(下同)
该照料中心与上海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合作,通过查询、识别、追溯、评价、从业信息筛选家政服务人员,保障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利用手机APP管理护理员工作,做到定点(手机定位)、 定时(手机自动计时器)、定人(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服务人员本人上岗),让养老服务监管“一网覆盖”。同时具备自有的派单系统平台,只要有家政服务方面的需求,系统会自动匹配相应的服务人员接单上门服务,让养老服务资源“一键到达”,目前中心与宜川路街道香溢、农林、光新居委会均有合作。

图说:中心为老人庆祝生日。
中心面向60周岁以上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设计了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一系列项目,同时开展针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特色课程,让老人们的日子过得更安全、更健康、更快乐、更温暖。举办的一系列启智游戏活动,帮助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恢复健康。来自普华永道的爱心志愿者每周定期上门为老人普及基础英语,运用双语学习,有效地延迟患认知障碍症的概率。
同时举办“走进认知症的世界”大型公益讲座,增进大众对认知症的了解,让更多人加入爱老助老的大家庭。

图说:中心活动丰富、服务周到,让老人们都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除了每周的英语课,中心还时常举办手工课、书法课、知识讲座、花鼓练习、红歌会等多种课程、活动,许多老人在科学指导下,书法写得更好了,动手能力更强了,思维更活络了,生活也更精彩了。
通过每天规律的作息、运动、参与各类课程、增进交流互动,一些曾有语言障碍或抑郁症等情况的老人在这里逐渐敞开了心扉,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有轻度抑郁症的陈老伯刚来到中心时,成天犯困、提不起精神。后来经过每天规律的作息、运动,参与手工课、书法课等他感兴趣的课程,动手能力变强了,思维也更活络了。同时,通过多多与同龄人、护理员、志愿者等互动交流,他变得更阳光开朗了,笑容也更多了,在“心连心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汇演”上更是闻歌起兴,献舞一支,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技艺与魅力。

图说:向中心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中心负责人王晓萍感慨道:“看到老人们的灿烂笑容,我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们觉得这份工作更有价值与意义了。”
来自普陀区家政志愿者团队、书法协会、普华永道的志愿者们常会自发报名来到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他们时刻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尊敬爱护老年群体的同时发扬了无私的志愿精神。
中心的顺利运营,离不开政府部门、志愿者、社会友好人士、护理员等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经整合社会资源,开业4个多月的中心, 已建立起一套“来自社会、服务社会”的“自我造血”机制,达到了为老年人解愁、为社会分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