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区日前发布的“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项目中,主要聚焦床边、桌边、身边、周边、手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五个维度展开。其中的“周边”,指推动10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根据《黄浦区2022—2035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将聚焦新时代多元养老需求,积极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重点完善综合体和家门口相呼应的养老服务设施科学布点,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服务可及。同时全面梳理汇总辖区内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服务政策,制成“颐养地图”,方便查询养老服务项目、筛选养老服务机构、对接养老顾问等。

在3月30日上午,南京东路街道的居民们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那便是位于大沽路139弄10号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许多住在附近的居民第一时间便赶来探个究竟。

一大早,在站点内,来自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正在为居民们一对一地进行义诊,居民李阿姨有严重的失眠,医生一搭脉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引得李阿姨连呼专业。李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隔壁小区,今天居委会告知“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开张了,就来看看,正好看到专家义诊,就耐心的排队,医生给自己介绍了不少治睡眠的小办法,受益匪浅,李阿姨兴奋地说,这样一来,就不用特地跑去外面的医院挂号就诊了。

实际上,“医养结合”是这一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最大的特色。依托民革上海市委的医疗卫生专委会、申康支部等平台,联合上海各知名三甲医院专家团队与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指导、就诊建议、方案咨询、名医养生、医学科普等多重服务,同时安排具有护理资质人员站点常驻,以专业的“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居民的健康提供来自家门口的第一重保障。

未来,三甲医院的专家团队会不定期的来到这里为居民开展义诊,此外,老年人慢性病大多是属于增龄性疾病,只要长期规范的慢病管理,老年人是可以拥有良好的功能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所以每个周五,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也会来到这里,开展常规检查、检测、用药和安全等服务,将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破解基层慢病管理难题。

针对老年居民的康复需求,服务站聘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增加小型康复器械,延请专家对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此外,还通过网络平台、线下定期义诊、“中医中药进社区”等特色活动,为老年居民提供就诊建议、方案咨询、中医养生、医学科普等服务,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水平。

“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不光是满足老年人安全可靠、方便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站点内的布置简洁又温馨,墙上还挂着南东书画社成员们的书法作品,增添书香气,也为大家提供作品交流的平台。在站点的最深处,并排放置着5张沙发位,老人们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座位上,聊聊天,刷刷手机。

很快就是清明节了,服务站里特别组织了一场手工DIY青团的活动,阿姨们本就是下厨的能手,做起青团来自然也是不在话下,将一团团青面团揉开,放入一粒粒豆沙馅,再用巧手揉搓一番,一只只胖嘟嘟、圆滚滚的青团就制作完成,放到蒸箱里蒸上15分钟,香气便弥漫开来。

不光是青团的香气,服务站还提供助餐服务,到了饭点,提前为老人预订好的盒饭准时送到,打开盒子,家常菜香让老人们食指大动,这些盒饭来自于街道社区食堂,价格实惠,味道好,阿姨们边吃边夸,大家已经开始预约,以后要经常来服务站里活动,热热闹闹,有好吃、好玩的,还有医生义诊,最重要的是离家近,想来随时就能来,是实实在在“家门口”的好去处。

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街道对服务站内的整体空间属性进行了多元规划,这里不仅是“家门口的医院”,还是“家门口的电影院”“家门口的图书馆”“家门口的茶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一定会成为家门口老年朋友最爱去的“美好共享”空间。

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专业医养为特色,让老年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以多元化空间鼓励老年朋友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南京东路街道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将医养、共享、照料“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满足辖区内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以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服务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坚实。

在这里,老年朋友们可以通过电影欣赏、读书心得分享、摄影学习交流、茶艺分享、手工作品展示交流等活动,真正享受到“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多彩老年生活。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启用,医养结合助力“五边形”养老发布于2023/04/02

相关推荐